以往不少老中医都自称是“杏林中人”,表示自己行医清廉;也有不少病人夸奖老中医,“誉满杏林” 或“杏林春满”来赞誉其技术高超的。所以往往就会看到老中医的诊所里,那些锦旗和横匾会写着那些词。
而“杏林”是何义呢?它又喻指着什么呢?
先看《神仙傳 董奉》里的记载:“奉,居山不種田,日爲人治病,亦不取錢,重病愈者,使栽杏五株,輕者一株。如此數年,得十万餘株,郁然成林。” “奉每年貨杏得穀,旋以賑救貧乏,供給行旅不逮者,歲二萬餘人”。
类似记载也在其它文献中,如:《历代名医蒙求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·医术名流列传》和《三国志·卷四十九》讲述这个典故的来历。
因此“杏林”一词,就典出汉末三国时代闽籍的道医——董奉。
董奉,字君异,福建长乐人,具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,当时能与华佗、张仲景齐名,故号称“建安三神医”。根据上述记载,相传他在三国时,隐居在江西庐山,对众多慕名而来求医的百姓,从不收取任何费用,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,患重病而被治愈者种五株,轻病治愈者种一株。数年后,被他治愈者不计其数,种得杏树数十万株,蔚然成林。董奉也就在此修身养性,读书看病,颐养天年,甚是惬意。而杏子熟后,来购买者一律不收钱,只用米交换。由此而来他得了米,可他也就用这些米,来救济山上山下穷困百姓和过路的穷人。
而“虎守杏林”,则是喻指董奉的医疗技术,据说和他治愈老虎有关。传说董奉一天外游回家,在途中离家不远的茅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。于是上前细看,其表情很痛苦样子,并没有吃人的凶相,一动不动,抬头张嘴,大声喘气,流着泪似乎是求董奉治病。董奉仔细看了看老虎的嘴,心里明白了几分于是就对老虎说:“明天此时,你也在这杏林边等候,我给你治病。”老虎就点头走了。第二天,董奉在两个手臂胳膊上,套上了两个铁环戴,叫老虎张口,而铁环是用来防止虎咬伤,就伸手向老虎喉咙里,掏出被卡的骨头,于是治愈了老虎的病,后来老虎为了报恩,就为董奉守护杏林。
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和高超技术,也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。董奉故后,庐山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,就把他的精湛医术和高深医德称之为“誉满杏林”。此后,那些类似董奉的医生也受到了此尊称,人们也喜用“杏林春暖”、“誉满杏林”这类的话语,来赞美像董奉一样的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,用“虎守杏林”,意在褒扬像董奉那样高超的医术。如此一来,“杏林”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,成了医学或医术的誉称,以相沿至今,久传不衰。
中医的古书文藉,也有许多以典故而命名的。而后世医家用“杏林”此名来出书的,有明代龚廷贤的《种杏仙方》,有清代张启倬的《杏林碎锦》和宋钧衡的《杏苑丛谭》,还有日本·绪方惟胜《杏林内省录》等。
此外,用“杏林”与“杏苑”作为中医师的书房和诊所的别称和雅号也不少。(网络转载 韩健锦 )